《鄭玉巧育兒百科》1歲8個月
轉載新浪網http://www.s i n a.com.cn-《鄭玉巧育兒百科》
************************************************************
1歲8個月-1歲8個月寶寶的行為特點
************************************************************
全蹲、半蹲、彎腰
寶寶不再用腳尖走路,走的時候兩只胳膊也不再張開著。能把繩子穿到帶眼的珠子里。會把一張粘有膠水的紙貼在物體上。能搭七八塊積木能揀起地上很小的東西。會全蹲、半蹲、彎腰。
喜歡玩有實際用途的玩具
寶寶會獨自上下樓梯,並常常把上下樓梯當做遊戲,不斷地上來下去。願意玩大型的、電動的和刺激性強的玩具,更加喜歡玩有實際用途的玩具。
發出尿便信號
寶寶已經能夠感覺到尿意和便意了,有尿便時,會發出信號,或直接告訴媽媽他要拉屎撒尿。寶寶還會蹲下來或坐在便盆上排尿便。
強烈的占有欲
寶寶能聽懂今天和明天的含義。開始記憶家中東西放的位置。寶寶強烈的占有欲可能緣於對“我的”及“自我”的認識。當媽媽不能從寶寶手里要出東西時,不要認為這是寶寶吝嗇,更不要由此而盲目實施慷慨教育。
知道什麽是漂亮了
寶寶知道穿漂亮的衣服會贏得他人誇獎,喜歡媽媽給他穿漂亮的衣服。為寶寶挑選漂亮的服裝,是件有意義的事情,不必擔心這樣是否會助長寶寶浮華之氣,寶寶完全不知道浮華是個什麽東西。
獨立進餐
讓寶寶和家人坐在一起獨立完成進餐,媽媽只需在一旁協助寶寶吃飯。把寶寶放在餐椅中,可避免寶寶到處亂跑。偏食的寶寶可能會越來越偏食,媽媽能做的,是想辦法烹飪出寶寶喜歡吃的菜肴。
不好好吃飯了
父母遇到的最大餵養問題,就是“不好好吃飯”。對寶寶的過高要求和過分幹預,是導致寶寶不好好吃飯的原因之一。最常見的病是感冒以及沒完沒了的咳嗽。
如果嬰兒期濕疹比較嚴重,或家族中有“慢性咳喘”病史,寶寶就有患喘息性支氣管炎、過敏性咳嗽、支氣管哮喘的可能。這種情況下,預防是關鍵。防止寶寶從高處跌落是消除意外事故隱患的重點。
寶寶會借助各種物體爬到高處,寶寶的智力、體力和探索精神讓寶寶不斷挑戰“高地”,意外跌落的隱患就在其中。還有許多需要防範的意外事故和危險隱患,應當引起父母的註意。
比如門夾到手,把自己反鎖在房間里,打開冰箱門藏貓貓,蹬上小板凳打開燃氣竈,把手指往電插座的小孔中插,打開飲水機開關,把電器電源插頭插到電插座上等。
避免意外事故發生的唯一方法就是為寶寶創造安全環境。
************************************************************
1歲8個月寶寶的語言能力
************************************************************
最愛說“沒了”
一歲八個月的寶寶學習詞匯的速度比較快,平均每天能學會一個新詞匯。大約有50%的寶寶能說出90~150個詞匯,寶寶所用的詞匯多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詞。
寶寶喜歡模仿父母和看護人說話的內容和語調。現在寶寶最愛說的詞是“沒了”。到了這個月齡,有大約30%的寶寶能夠使用多字組成的句子說話。
盡管寶寶所說的句子還很簡單,省去了很多詞,但大多數句子是很容易讓人聽懂並理解的(能夠通過寶寶簡短的句子想象出寶寶要表達的完整的句子)。
寶寶現在的語句就像過去發電報時的電報語,用最主要的詞匯說明意思。能聽爸爸媽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每天睡覺前給寶寶講故事,寶寶容易入睡。
如果媽媽能夠挑選很溫馨美麗的故事,寶寶就會把美好的故事帶入夢境,有時寶寶還會在夢中笑出聲呢!
睡覺前不要給寶寶講可怕的故事,越是能引起寶寶恐懼的故事,寶寶越是想聽,寶寶和成人一樣,也喜歡冒險和刺激。
但是不能給幼小的寶寶這樣的刺激,不良刺激會誘發寶寶夜啼、吮物癖、眨眼、多動等心理問題。
學著自己看圖書,講故事
如果爸爸媽媽常給寶寶講故事,從現在開始,寶寶就可能給媽媽講故事了。寶寶所講的故事,大多是媽媽給他講過的,但有些情節寶寶會根據自己的想法有所發揮。
寶寶還會把故事中他喜歡的人物的名字換成他和爸爸媽媽的名字。讓寶寶講故事,對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寶寶會像成人一樣像模像樣地看書。
寶寶最喜歡看畫書,有的寶寶卻和其他寶寶不同,非常喜歡看字書,雖然寶寶並不認識幾個字。沒有人知道寶寶為什麽愛看字書,也不知道這些字的符號在寶寶大腦中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像唱歌一樣說話,像說話一樣唱歌
寶寶積累了很多詞匯,如果父母每天都教寶寶認字,寶寶可以認識很多字了,寶寶能用更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就像會走路的寶寶一樣,不再滿足走路,而是要跑了;
會說話的寶寶也不再滿足說話,而是要唱歌了。這時的寶寶常常像唱歌一樣說話,又像說話一樣唱歌。寶寶喜歡念兒歌,兒歌朗朗上口,可以像唱歌一樣唱兒歌,也可以像說話一樣說兒歌。
寶寶能夠借助兒歌那簡單優美的旋律,記住很長的歌詞。寶寶們可能不完全理解兒歌的內容,卻能一字不漏地背誦。寶寶的興趣不在內容,吸引他的是兒歌的旋律,以及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
當媽媽和寶寶一起念兒歌的時候,寶寶望著媽媽的笑臉,是那樣的滿足和幸福。寶寶不但喜歡纏著媽媽念兒歌,還喜歡給媽媽念兒歌,以展示他的才能。
寶寶為什麽大喊大叫
寶寶在爸爸媽媽面前大喊大叫,或發脾氣,或摔東西,這不是寶寶性格有問題。當寶寶語言表達能力低於實際思維能力時,寶寶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會急得喊叫,甚至會急得大哭。
另一方面,寶寶也會通過這種方式吸引父母註意力。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要訓斥寶寶,蹲下來和藹地與寶寶交流,表示出對寶寶的理解。
可以這樣對寶寶說:“媽媽知道,寶寶想告訴媽媽一些事情,但寶寶還小,不能說出寶寶想說的話,不要急,慢慢來。”爸爸媽媽也可試著理解寶寶的意圖,問寶寶是不是想和媽媽說這個意思呀?
或許寶寶沒有完全聽懂媽媽的話,但此時對寶寶來說,爸爸媽媽說話的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爸爸媽媽的態度。只要寶寶感受到了爸爸媽媽的愛和理解,就足夠了,寶寶就能安靜下來,就沒有挫敗感。
對自己名字很敏感
寶寶早就知道自己名字了,在一兩個月前,當父母叫寶寶的名字時,寶寶還不能很快做出回應,現在不同了,寶寶對爸爸媽媽的召喚,反應非常快。
媽媽話音未落,寶寶就響亮地答應,或跑過來看看媽媽有什麽事情找他。不要小看寶寶這個進步,這可是寶寶對聽到的、看到的作出快速反應的能力,是寶寶聽覺-視覺-大腦-運動覺相互配合、協調的結果。
會憑經驗辦事了
寶寶主要是通過聽到、嘗到、聞到、看到、觸摸到的直接活動和感覺,來認識事物和學習知識的。現在寶寶開始通過某種經歷舉一反三了,
比如媽媽曾經告訴過寶寶:點燃的燃氣竈會燙手,讓他不要把手伸到火上,並把寶寶的小手放到燃氣竈旁邊感受火的熱浪。寶寶把這樣的經歷輸送到大腦中進行編碼,當寶寶再次看到燃氣竈時,
即使燃氣竈沒被點燃,寶寶也會說燙,不敢把手伸到燃氣竈上。寶寶開始憑借經驗做事了。寶寶會背誦多少首兒歌,能認識多少生字,能認識多少英文單詞,
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寶寶有多少見識,有多少生活本領,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睡眠習慣和飲食習慣。讓寶寶盡可能多地接觸自然,認識自然,學會分享,與人交流,健康、快樂地成長。
協調註意力的能力
協調註意力的能力,是指寶寶一邊與小朋友玩玩具,一邊聽媽媽講如何玩,並在媽媽指導下進行練習的能力。寶寶需要聽媽媽講話,看媽媽示範動作,並進行模仿,和媽媽配合,這是寶寶學習知識的基礎。
如果寶寶缺乏協調註意力的能力,就很難一邊聽媽媽講,一邊看媽媽如何做,一邊按照媽媽的示範去做。
情緒不穩定
一歲八個月的寶寶,有時表現得異常乖巧,自己能夠和玩具玩很長時間。自己一個人和一大堆玩具,玩得很熱鬧,嘴里不斷說著話,一會兒扮演爸爸的角色,一會兒扮演媽媽的角色,
一會兒可能又扮演醫生的角色,玩得熱火朝天,興高采烈。可事情不總是這樣,不知道哪一天,也不知道為何原因,寶寶情緒會很糟糕,不喜歡周圍的一切,甚至會扔掉平日最喜歡的玩具,還可能會哭鬧。
遇到這種情形,父母和看護人一定要讓自己靜下心來,無論寶寶情緒怎樣糟糕,都不要表現出急躁情緒,更不能訓斥寶寶。不要離開寶寶,要陪伴在寶寶身邊,不要站著,最好蹲下來,
和寶寶保持一個高度,與寶寶視線在一個水平上,用和藹的表情看著寶寶。如果你想和寶寶說什麽,最好說:寶寶現在心情不好,媽媽理解你,我可以幫助你嗎?媽媽就在你身邊,隨時會幫助寶寶的。
利我與利他
寶寶不再把什麽東西都視為“我的”,已經開始學會分享,把自己的東西拿給小朋友玩。但這時的寶寶會表現出矛盾心理,既註重自我,又註重他人;既希望給予他人東西,又希望自己獨自占有。
要培養寶寶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感情,幫助寶寶學會接受他人幫助和樂於幫助他人。不可一味地讓寶寶謙讓,這樣做是不妥的。
媽媽常常願意讓自己的寶寶高風格,當兩個寶寶在一起時,媽媽常常會讓自己的寶寶讓著小朋友;當發生物品爭奪時,常常讓寶寶把東西給對方,以此培養寶寶良好品格。
媽媽並不總是出於“真心”,其中有勉強自己這樣做的成分。這種情況不少見,其實,不是關鍵時刻,媽媽沒有必要去幹涉寶寶,讓寶寶自己做出決定是最好的。
************************************************************
1歲8個月寶寶生長發育狀態
************************************************************
拖著玩具走
在平坦的路面上,大多數寶寶已經走得很順暢平穩了。寶寶還會拖著帶軲轆的玩具,寶寶喜歡讓他的玩具娃娃或玩具動物坐在他的推車里,這是寶寶在模仿父母用車推他玩的情形。
兩手高高舉起往前跑
如果寶寶幾個月前就會走了,媽媽可能還依稀記得寶寶剛剛學走的時候,兩個小胳膊總是在兩邊張著,像小燕子的翅膀。這是寶寶在找平衡,避免自己在行進中左右搖擺,向前或向後倒下。
慢慢地,寶寶走得穩當了,兩個張著的胳膊就很自然地垂在身體兩側。如果寶寶從這個月開始嘗試著跑了,寶寶會把兩個胳膊高高擡起,向前傾斜著跑。
這是因為寶寶隨時準備用胳膊做剎車停止跑步,一旦剎不住摔倒了,就用胳膊支撐起頭和身體,不讓自己“嘴啃泥”。寶寶剛剛學跑的時候,通常是兩眼看著地面,借著慣性往前跑。
媽媽常常擔心寶寶會在跑步中摔倒。如果寶寶平衡能力發育得很好,即使是搖搖晃晃地往前跑,也不會輕易摔倒的。
但是,當路面不平坦或路面上突然出現障礙物,寶寶不能及時躲過,被障礙物絆倒的情況是可能發生的。
這個月齡的寶寶,越過障礙物的能力還比較弱,通常是在媽媽的指導下,事先做好準備,寶寶才能安全地繞過障礙物。
手腳並用上樓梯
寶寶非常喜歡上樓梯這項運動,把它當做遊戲,見到樓梯就要上。這個月齡的寶寶在沒有媽媽牽著手的情況下,能借助欄桿上幾階樓梯了。
有更多機會練習上樓梯的寶寶,可能一只手扶著欄桿就能上樓梯;很少有機會練習上樓梯的寶寶,或許到了這個月仍然是爬樓梯,或半蹲著上樓梯,或一只腳先上去,
另一只腳上到同一臺階上,兩腳放在一起,再開始蹬上第二臺階。如果樓梯的臺階比較高的話,寶寶一步邁不上樓梯,可能會用手幫助自己。
手的能力
寶寶能認真地練習把繩子穿到帶眼的珠子里還會把一張粘有膠水的紙貼在物體上,並能搭七八塊積木。
當寶寶能揀起地上很小的東西,並能用拇指和食指準確地對捏起來時,說明寶寶的視力有了很大進步,有了對微小物體的註意能力。
平衡能力協調發展,蹲下起立和彎腰拾物,各種能力相互配合,逐步學會複雜的動作。寶寶已經會扭動門把手,會自己開門走出房間。
如果有來自窗戶的風再次把門關上,有可能夾傷寶寶,最好裝上安全防護設施,防止擠到寶寶的手腳。如果看過媽媽打開門閂,寶寶也會學著打開門閂。
整合和創新的能力
這麽大的寶寶不但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還能把他看到、聽到和感覺到的東西綜合起來,通過自己整合,創造出新的內容。一次,我帶1歲8個月的女兒去同學家,看望剛剛出生20多天的新生寶寶。
我把帶給月子媽媽的禮物放在地板上,其中有一籃雞蛋。大人圍著新生寶寶說說笑笑,不知過了多久,我想起了女兒,看到的景象使我驚呆了:女兒蹲在地上,正在認真洗雞蛋,她把雞蛋從籃子里拿出來,
在水盆中洗著,洗完的放在地板上。我慢慢走到寶寶跟前蹲下來:“寶寶洗雞蛋呢?”女兒擡起頭沖我笑了:“我要給小弟弟做雞蛋羹吃。”她沒有看過我們在水盆中洗雞蛋,做雞蛋羹也沒有這一過程,
這是寶寶自己模仿和發揮的傑作。數一數寶寶已經洗了11個雞蛋,竟然一個也沒有打破!如果我大叫一聲:“天哪!你怎麽洗起雞蛋來了,趕快放下!”寶寶就會產生畏懼心理,真的弄碎雞蛋。
只要對寶寶沒有危險,父母應盡最大可能給寶寶機會。
************************************************************
小人兒的心思媽媽要搞懂
************************************************************
理解位置和時間
一歲八個月齡的寶寶,對“里”和“外”的理解,主要是基於室內和室外的界定,父母或看護人常常會對寶寶說,我們去外面玩,我們回家里玩吧,寶寶把屋子以外的地方都當作外面。
寶寶對里面和外面的理解僅限於此。寶寶要做的事,如果媽媽說明天再做,寶寶似乎能聽懂今天和明天的含義。其實,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能理解時間概念,也不會推算時間,更不能意識到明天是什麽時候。
到了明天,寶寶不會記起昨天媽媽說的話,更不能意識到媽媽昨天說“明天再做的事”就是在當下的今天。但寶寶能夠明白,媽媽拒絕了這件事。
“聽話”的寶寶可能會聽從媽媽的安排,不再鬧著要做這件事了,“不聽話”的寶寶可能會因為媽媽的拒絕而哭鬧。
對物品的深入認識
寶寶對父母經常使用的物品會有更深的認識,如同“睹物思人”。比如,爸爸總是打著領帶,當寶寶看到另一個打著領帶的人時,會叫爸爸。如果媽媽不理解寶寶的意思,會以為寶寶認錯了爸爸。
其實,寶寶之所以把別人叫爸爸,是因為他在別人身上看到了爸爸也打的領帶,想起了爸爸。寶寶或許還想告訴媽媽,爸爸也有這樣的東西。這是寶寶記憶和聯想能力的體現。
寶寶開始記憶家中東西所放的位置,這有賴於寶寶對空間概念的理解,有賴於對事物存在的認識。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能從概念上理解這些,對家中東西的記憶,主要靠的是熟悉程度和機械記憶。
當寶寶真正理解了事物存在的客觀性,有了對看不到的東西空間想象力時,寶寶就不會因為看不到媽媽的身影而哭鬧不安了。
對所見東西的聯想記憶
寶寶記憶力增強,開始記憶事情的經過,並能通過聯想表達他的記憶。比如爸爸媽媽總是在雙休日帶寶寶到動物園或遊樂場去玩,寶寶就記住了,當爸爸媽媽都不去上班的時候,就會帶他去動物園或遊樂場。
如果哪個周日沒去,寶寶可能會表示疑問。當寶寶還不會運用語言和父母交流時,寶寶不會向媽媽發問:為什麽不去動物園呢?但寶寶會有所行動。
如果每次去動物園都要帶上某種東西,寶寶就會拉著媽媽,把這個東西拿出來。如果寶寶不知道這個東西放在哪里,也不會發問,寶寶就會以其他方式提醒爸爸媽媽要去動物園了。
寶寶沒有不好的個性
父母切莫為寶寶的個性而煩惱,淘氣的寶寶和不淘氣的寶寶都是好寶寶。千萬不能讓寶寶有這樣的感覺:自己的性格天生就有缺陷,這是對寶寶最大的傷害。
如果媽媽總是指責一個富有冒險和探索精神、精力充沛的淘氣寶寶不是好寶寶,就會使寶寶內心和自己的個性發生沖突,變得不自信,甚至自卑。父母要尊重寶寶的個性,發現寶寶個性中的閃光點。
如果父母接受寶寶的淘氣,而不是限制和否定,寶寶就會充滿自信和快樂。愛好和興趣可以後天培養,但個性則難以改變。
父母不要試圖改變寶寶的個性,而是找到適合寶寶個性發展的養育方法,接受、理解、欣賞寶寶,以父母獨到的方法、技巧和領悟養育寶寶。
面對任性的寶寶
任性不是性格不好的表現,而是成長過程中性格形成的一種特殊表現,媽媽要學會引導寶寶。寶寶常常用任性和倔強考驗父母的耐性,父母可要經得起寶寶的考驗。
做了父母的人都更加有耐心,不就是寶寶磨練出來的嘛!——在超市突然坐在地上大哭,因為他恨不得把超市搬回家;——在小朋友家把小朋友打哭了,攻擊行為多於友好行為;
——把朋友家的東西弄壞了;——把尿尿在地板上,還用腳踩著玩;——要吃媽媽沒帶在身邊、暫時也買不到的食物……這些問題其實都不算問題,因為這麽大的寶寶就是這個樣子。
一切都很正常,父母不需要感到尷尬和發火。
培養寶寶分享快樂
一歲八個月開始,寶寶逐漸喜歡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了。寶寶仍有很強的“我的”意識,不但對自己的東西不放手,還喜歡“侵吞”其他小朋友的東西。
沒關系,學會“侵吞”小朋友的東西,就離把自己的東西拿給小朋友分享不遠了。培養寶寶良好的品德,要從培養寶寶分享快樂開始。
寶寶“侵吞”小朋友的東西,不是品行惡劣的表現,要讓寶寶學會和小朋友共同分享食物、玩具和快樂。
和寶寶一起玩
寶寶喜歡做遊戲,在遊戲中學習,在遊戲中掌握本領,在遊戲中領悟道理,在遊戲中體會快樂。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能離開遊戲,各種遊戲活動陪伴著寶寶一步步長大,
父母不要怕耽誤時間,一定要拿出時間陪寶寶玩遊戲。購買一大堆玩具,把寶寶扔到玩具堆里,父母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不算是合格的父母。
給寶寶自己玩耍時間,但不能總是讓寶寶自己玩,玩具並不能代替父母與寶寶做遊戲。父母參與玩某些玩具,會引起寶寶的興趣,寶寶才知道如何玩。父母多和寶寶在一起,是對寶寶智能最好的開發。
************************************************************
寶寶生理成熟才能控制大小便
************************************************************
生理成熟才能控制尿便
生理成熟是寶寶控制尿便的先決條件,媽媽認識到這一點很有必要。如果你的寶寶沒到生理成熟階段,你所有的努力都可能白費。
寶寶生理成熟期並不在一條線上,有的寶寶早些,有的寶寶晚些,成熟期晚的寶寶不等於不聰明。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到了生理成熟期?
沒有很客觀的指標和標準,憑媽媽的直覺基本上可以判斷寶寶是否能夠接受尿便訓練了。這不是不講科學,因為就連醫生也不能準確地判斷,幼兒是否到了可以接受尿便訓練的生理成熟期。
如果媽媽認為自己沒有這個洞察力,更沒有這樣好的直覺,那也沒有關系,不會因為媽媽沒有這樣的直覺,寶寶就一直不會控制尿便的。
媽媽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判斷:如果寶寶還不接受你的訓練,說明寶寶還沒到該訓練的時候,再等待一段時間。
模仿是控制尿便之道
寶寶喜歡和父母一起上衛生間,父母不要拒絕。女孩可以和媽媽一起上衛生間,男孩可以和爸爸一起上衛生間,也可以讓寶寶和哥哥姐姐一起上衛生間。
寶寶通過模仿學會排尿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盡管媽媽沒有刻意訓練,有大小便時,寶寶可能會自己蹲下來,但寶寶並不是在控制尿便,而是一種自發行為,或看到過媽媽蹲下來,或看到過小朋友蹲下來。
上邊有哥哥姐姐的寶寶,控制尿便的時間比較早,就是基於對哥哥姐姐的模仿。
************************************************************
怎樣培養寶寶獨立睡覺
************************************************************
培養寶寶喜歡自己睡覺
媽媽對寶寶說:“你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睡在小床上,不能再和爸爸媽媽睡在一起了。”聰明的寶寶會反問媽媽:“媽媽比寶寶還大呢,為什麽不自己睡在一張小床上,卻要爸爸陪著睡?
”媽媽沒有辦法回答寶寶的問題,不解釋不好,瞎解釋也不好。所以,如果媽媽打算培養寶寶獨睡一個房間,不要找這樣的理由。妥當的方法是:
● 給寶寶的房間布置好,當然要按照寶寶的喜好來布置,大房間並不適合寶寶住,小一點,增加寶寶安全感。讓寶寶參觀,告訴寶寶這是他自己的房間;
● 給寶寶找個陪伴,可以是一只小熊,也可以是一個布娃娃或者是一個小枕頭,給它起個名字,讓寶寶哄著布娃娃睡覺;
● 不能讓寶寶在漆黑一片的房間睡覺,安裝一個3~6瓦的地燈,不影響寶寶睡眠,又能使夜間醒來的寶寶看到室內的東西;
● 寶寶和父母的房門都應該開著,當寶寶半夜醒來,需要找爸爸媽媽時,能夠順利地走到父母房間;
● 深更半夜發現寶寶來到父母房間,或站在那里看著你們,或索性上了床睡在媽媽身邊,無論寶寶怎樣表現,這時的父母都不該大驚小怪,也不能批評寶寶,把寶寶摟到你的懷里,繼續睡覺;
● 如果寶寶總是在半夜三更跑到父母房間,說明寶寶還不能接受獨睡,繼續讓寶寶和父母睡在一起,過一段時間再考慮讓寶寶獨睡的問題;
● 答應寶寶在父母房間睡,等到寶寶睡著再把寶寶抱回他自己的房間,這不是好方法,這樣會讓寶寶有不放心的感覺,有可能導致寶寶入睡困難,或在睡眠中噩夢驚醒,還有可能讓寶寶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
● 20個月的寶寶不同意獨睡是很正常的,如果因為恐懼而不敢獨睡,讓寶寶回到父母房間是正確的選擇。